摘要:长期主义的基石是坚持,“做完就是完成”。通过坚持不懈地迈向目标,最终可以在时间的洪流中收获丰富成果。
罗振宇曾在跨年舞台上以金句燃爆观众,却在流量焦虑和综艺争议的风口浪尖上选择突然“隐身”。当外界都在猜测他何时再度归来时,他的选择出乎所有人意料——他正在投身一项跨度达20年的文明研究计划!
主动放弃流量红利,罗振宇把半生的时光投入到思想的沉淀中,这场“舍浮华、得深耕”的人生抉择,不仅是他个人的破局之战,也是为流量退潮后的深耕开辟了一条知识之路。
**长期主义:从语音到文明,知识的传奇**
在节目组镜头前,罗振宇曾坚定地表示:“我做了10年每天60秒的语音,还要做20年的跨年演讲。”如今,他正全力投入《文明》项目,以“一期节目对应一年历史”的慢节奏,追溯公元1000年至1912年间的文明脉络。自嘲这是一场“坐自己亲手设计的牢”之旅。
展开剩余83%用一间办公室、20年的时光和913期节目,罗振宇搭建起了知识的根基。
面对质疑为何要挖掘1800年间仅占3%的经济增长时,他用“文明大厦的底座”做比喻:“我们站在文明大厦的顶层,却常忽略支撑起这座大厦的地基。”这些被历史的快进键跳过的瞬间,藏着塑造现代生活的底层密码,也蕴含着穿越时空的生存智慧。
从10年如一日的60秒语音到20年的《文明》计划,罗振宇通过自我约束法则诠释着当代最稀缺的“舍得文化”——在流量稍纵即逝的时代,他选择了“慢”的坚守,从而收获知识价值的长期生长。
**流量如烟花,罗振宇拒绝做风口追逐者**
当被问到是否羡慕流量时,罗振宇坦言:“我曾做过网红,知道那种流量的伤害力有多大!”回忆起当年papi酱2200万天价广告招商会的情景时,他意识到,“看到成交价的那一刻,我知道这不对劲了。”
《奇葩说》的舆论风波成为了他思想的转折点。“就像小孩只能看到百货商场的大腿”,罗振宇用这个比喻描述当时的迷茫。他深刻认识到:“流量是稍纵即逝的烟花,信用才是知识的基石,而长视频恰恰是积累信用的最佳载体。”
这种认知也让他在AI浪潮席卷知识领域时依然保持清醒,坚定地认为,知识本身不值钱,真正赋予知识价值的,是人类的智慧。
他的合作伙伴快刀青衣曾提到,罗振宇的朋友在面对260万的AI系统报价时一度犯难,罗振宇却轻松打趣道:“既然是朋友,就请我和另一个人去吃两顿麦当劳,帮你搞定。”看似玩笑背后,其实蕴藏着对技术本质的深刻洞察。
“知识本身不值钱,图书馆早就堆满了书。”罗振宇通过母亲考会计证的故事,拆解了对AI的焦虑:“机器能够生成《资治通鉴》的关键词,但真正点燃你思维火花的,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智慧碰撞。”
他强调,AI接管了信息的整合,人的智慧应该专注于“思维点燃的瞬间”。正如在《文明》项目中所说:“讲历史,不是堆砌数据,而是挖掘文明的底层思维火种。”
在流量至上的时代,罗振宇选择了放弃虚假繁荣,坚守信用的长城;拒绝追逐爆款的短期投机,明确瞄准思维价值。这份“舍得”正是他穿越时代浪潮的精神密码。
**通过坍缩的人生做设计,开启新征程**
罗振宇的创作和打卡记录,与医院的诊断书形成了奇妙的对照,展现了他独特的奋斗与成长轨迹。
他说过“工作20年”的宣言,这并非一时兴起。他对“农民思维”十分推崇,认为农民不会为庄稼大声喊叫,而是耐心调节水土,坚信庄稼自会生长。罗振宇坚信,做20年《文明》项目,自己也能做不朽的事业。
当他面临左耳失聪的困境时,他曾四处求医,企图治愈病痛。然而,左眼的危机让他最终领悟到与身体和解的真谛。他放下了与病痛抗争的蛮劲,规划出了70岁时“每天直播与年轻人聊天”的从容生活。
在节目中,他与团队的互动中,幽默调侃,展现出团队之间和谐的氛围。尽管环境有限,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,这同样诠释了“舍较劲、得从容”的智慧。
**“舍得”智慧,跨越屏幕的深度对话**
罗振宇的生命轨迹中,长期主义的“攒劲”始终贯穿其中。他放弃了短期的安逸,积累了知识服务领域的深厚积淀;他放弃了流量的诱惑,专注于长视频内容的信用;他与身体和解,积攒了从容的资本。这些“舍”与“得”共同照亮了他的知识信仰之路。
每个人生的精彩,都来源于日复一日的坚持、不盲目追逐风口的清醒,以及懂得“舍较劲得从容”的智慧。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,\"舍得\"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关键,也是我们在辩证取舍中“攒劲”生长,为生命赋予深厚意义的法则。
今年夏天,随着《舍得智慧人物》系列节目展示罗振宇的攒劲故事,并传递“舍得智慧”,其出品方舍得酒也推出一系列强化C端体验的活动。在“618大促”期间,舍得酒将在各大平台开启盛宴,为观众和消费者带来多重福利,同时推出“人生陈酿银行攒劲计划”,让更多人参与分享攒劲故事,赢取好礼。
线下活动也在如火如荼进行,围绕升学季展开,推出四重成长好礼,让大家通过舍得酒系列产品享受更多优惠。
发布于:山东省